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
发布时间:2019-08-09 15:24 类别:新闻
把幸福写在群众的心坎上
一一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扶贫纪实
2018年10月11日,韩德洋院长到罗甸县调研座谈
从贵阳出发,一路往南,200余公里,到达黔南州罗甸县5个贫困村,这里是2015年以来贵州省高院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的帮扶点。5个村分别是木引村、高峰村、新坡村、纳坪村和打号村。
一条扶贫路,将两地紧紧地连在一起。“要拟定‘时间表、路线图’,明确工作任务,找准办法措施,认真履职尽责,确保帮扶工作取得更大成效。”在3月20日省高院召开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,省高院党组书记、院长韩德洋强调。几年来,省高院驻村工作队用脚丈量民情,用心化解民忧,用情真心帮扶,把幸福写在群众心坎上。
省高院专委、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队长禄劲松介绍,2016年以来,省高院共协调项目资金2800余万元,建成了木引镇5070亩蜂糖李基地、边阳镇打号村乌鸡养殖基地、逢亭镇纳坪村铁皮石斛基地;新建了木引村办公楼和新坡村文化活动场所;为2个村修建了3000米长的排洪沟渠……
一桩桩好事实事,一项项扶贫工程,让贫困山乡的群众看在眼里,甜在心头。
2018年3月26日,韩德洋院长到打号村调研慰问
识真贫 实干赢得扶贫口碑
“余书记,太感谢您了!快来家里坐!”3月19日,罗甸县木引镇木引村贫困户苏昌礼一见到余伟,就亲切地打起招呼来。
苏昌礼口中的余伟,正是省高院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副队长,挂任罗甸县委常委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,驻木引镇木引村第一书记。
原来,苏昌礼家儿子自小手脚残疾、语言障碍,当属于条件困难的低保户。余伟在去年3月大走访中发现后,立即上报,就在当月苏昌礼家的低保金从过去的每月80元调整到490元。
“只有识真贫,才能做到真扶贫。”余伟深有感触,群众贫在哪、干部如何帮?
2018年,余伟带领队员们进行“大走访大排查”。围绕贫困现状、致贫原因、发展需求等内容,对5个村开展拉网式全域脱贫攻坚数据大排查。
在队员倪维琼所驻的逢亭镇纳坪村,2个月时间,共走访排查农户397户1777人,排查错评清退1户4人,漏评新增识别2户13人。
“有时在山岗上,天天在村寨里,时时进村民家。”这是余伟的工作常态。自2017年5月驻村以来,带领工作队与村组干部座谈交心、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、非贫困户、危改户三类群众代表,精准识别查缺补漏。
队员们严格对贫困户人口增减、劳动力状况、健康状况等进行核对分析,视每户具体情况落实具体帮扶项目,达到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的目的。
两年来,5个村共成功清退了60余户不符条件的低保户,补入10余户条件困难的精准扶贫户。“驻村工作队能吃苦,工作实,我们信得过!”群众的认可,是工作队们用行动赢来的最好口碑。
省高院禄劲松专委,驻村工作队队长到打号村调研
扶志智 群众内生动力增强
“扶贫关键是扶志扶智,老百姓自己有了发展的动力和能力,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。”这是工作队们的共识。
2018年3月,队员谢车祥被派边阳镇打号村驻村。如何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,传递党的好声音,这是驻村工作队的必答题。
“起初我是照本宣科,当老百姓笑着摇头说‘什么都不懂’时,就知道方法不对。”接下来,谢车祥结合当地方言特色,用老百姓能理解的语句,再以聊 天、拉家常的方式,让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人心,群众发展意识明显增强。
在罗悃镇新坡村,队员段其飞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宣传阵地,通过240余次入户走访、36次召开院坝会等方式,培育群众奋发图强的意识。
在木引村,余伟带领的工作队肩负着带领12个组10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的任务。他们要走村串户家访调查,要翻山越岭做项目验收,要帮助群众谋划扶贫产业,要啃下32户危改和56户易地扶贫搬迁……
“靠我们这几名队员,每天工作24小时都干不完。”余伟说,在第一次驻村工作会议上,大家形成共识:脱贫攻坚关键在人。扶志智,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。
于是,他带着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同志多次外出参观“取经”。定期组织村支两委班子和全村党员学习,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,吸收有思想有干劲、敢于承担创业带富的人员进入村党组织,发挥模范作用。
木引村贫困户胡山强在党员致富能手的带动下,如今不仅参与40多亩蜂糖李基地的管理,还自种3亩多果树,再加上附近打零工,收入节节攀升。
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余伟在木引村实地谋划产业
抓产业 持续稳定脱贫奔小康
3月19日,站在木引村山头,5000余亩蜂糖李基地花开朵朵,孕育着新希望。“这是省高院资金帮扶发展起来的,直接利益链结贫困户500余户,每户每年可分红1000元以上。”木引镇镇长王庆权说。
2016年省高院协调扶贫资金1000万元,引进四川天纯公司,帮助木引镇发展5千亩蜂糖李种植项目。
“从‘一穷二白’到满山果树,变化翻天覆地!”说起省高院驻村工作队,木引村村支书石朝超感慨,变化离不开工作队工作的落实落细。
“大力发展产业,壮大集体经济,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根本途径。”余伟是这样想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
主动到外地取经。余伟先后组织队员们到县内发展较好的红水河镇等地调研,并组织商家来考察产业扶贫、谋划蔬菜基地等。
积极争资金、跑项目。2017年,协调资金20万元在边阳镇打号村成功建起了乌鸡养殖基地,利益链接贫困户30余户。
沫阳镇高峰村,是队员杨军的帮扶村。工作队根据高峰村的地理环境,动员和发动群众种桑养蚕290亩,生猪养殖先建后补项目落实80户369头,实现就业创业精准扶贫。
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,工作队还大力协调经费改善基础条件。2017年,工作队积极协调机关和企业经费30余万元,帮3个村安装了100余盏太阳能路灯;协调县级专项资金100余万元为2个村修建了排洪沟渠;协调贵州省一家网络公司捐赠了价值100万元的教育平台和设备。
目前,五个贫困村中,新坡村、纳坪村已在2017年实现贫困村整体出列,木引村、打号村正接受2018年贫困村整体出列考察,高峰村拟在2019年实现贫困出列。
“我们的足迹踏遍每一块水田,我们的汗水洒落每一座崇山,我们的情谊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间。”驻村工作队用辛苦指数让百姓的小康梦更近更实。
下一篇:没有了 上一篇:脱贫大决战:贵州大扶贫系列报道之三十三
广告加盟 QQ:838869911 邮箱:838869911@qq.com Power by DedeCms